小男孩异常举动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家长必读!

原标题:小男孩异常举动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家长必读!

在假期里,一对忧心忡忡的年轻父母来找我,他们对孩子的状况感到十分担忧。

他们的孩子,今年已经12岁了,正在上六年级,学业上表现得挺不错,但最近却出现了一些让人担忧的行为。这孩子时不时会眨眼、发出奇怪的声音,甚至挤眉弄眼,有时还会冒出几句脏话。听说之前已经去过好几家医院了,都被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征,可是治疗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我温和地询问孩子母亲,这些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她沉思了一会说,大概是在孩子上三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孩子对学习要求特别高,总是想要考满分,但有一次没能如愿,情绪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再加上家里添了个小弟弟,大家的注意力自然就分散了些,可能也让孩子觉得被忽视了,心里有些不痛快。

我继续耐心地询问,这些症状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呢?母亲仔细回想了一下,告诉我,当孩子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照顾时,症状就会减轻些;可一旦压力大了,或者受到批评,症状就会加重。特别是在考试之前,或者家长发脾气之后,孩子的这些表现就更加明显了。

听她这么说,我心里大概有数了。这孩子的行为问题,可能跟学习上的压力、家庭环境的变化,还有他自己的情绪管理都有关系。要想帮助孩子恢复健康,得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除了药物治疗,还得配合心理治疗,当然,家庭环境的调整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啊,咱们得一起努力,多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走出这个困境。

这个病例是我们《父母必读》杂志“心理咨询室”专家马志国老师遇到的,马老师在杂志24年第4期中详细讲解了这种疾病的成因和防治对策,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心病”

男孩的所谓毛病,确实属于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表现。

01

什么是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

这是一种表现为不自主抽动和语言障碍的综合征,常起病于4-12岁儿童,男孩更易受影响。

一般先出现头面部的肌肉抽动,如眨眼、挤眉、龇牙、做怪脸、耸肩、转颈、点头等,逐渐发展到肢体躯干部的肌肉抽动,如转动躯体、甩动手臂、抬腿踢脚等。这种不自主动作都带有突然、短暂、闪电式特点。在这些抽动症状出现后数月或数年后,会出现爆发性的异常喉音,表现为嘿、啊、哈,以及类似打嗝声、咳嗽声、清嗓声,乃至类似狗叫声、吼叫声等怪声。同时,还会出现刻板的带有性色彩的骂人脏话,也就是污言秽语。

一般病程较长,症状时重时轻,一般不会精神衰退,也不影响智力。有的会随着年龄增长自行缓解。如果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可以到医院心理科就诊,最好是去有青少年心理门诊的医院。

02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有哪些病因?

遗传因素。如有的患儿家族成员中,也有过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症状。

躯体因素。如结膜炎或倒睫刺激会引起眨眼动作,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吸鼻、面肌抽动,慢慢会形成习惯动作。

神经生化因素。如研究发现这一症状与神经系统中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失调有关。

药源性因素。如某些药物可能产生抽动的副反应。

社会心理因素。如不良家庭环境、不当教育方式、家庭生活事件、紧张家庭关系、过度要求与责备、孩子受惊吓、学习负担重、情感忽视或环境紧张气氛等,可能导致孩子内心冲突。因此,抽动秽语综合征症状往往是孩子内心冲突的外在表现。

03

社会心理因素是重要病因

这个病症不仅是生理上的,更与孩子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以这个男孩为例,其病因主要源于不利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如父母的高期望、严格要求,甚至打骂恐吓,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内心压抑。疫情期间长时间的亲子居家加重了这种情况。弟弟的出生和父母的偏爱又让他感到被冷落,心理压力增大。此外,三年级作为小学阶段的转折期,孩子面临适应性问题,也会增加心理压力。这一切心理冲突,诱发了抽动秽语综合征。

还有,人们通常谈到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表现,都会说到时重时轻。为什么?我们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男孩症状的时重时轻,都有外在的社会心理原因,就是说,男孩的症状,是随着社会心理因素的时好时坏而时重时轻的。

采取恰当的心理防治对策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除了药物治疗外,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至关重要。

首先,出现症状之前,要做好预防工作。

家长应避免给孩子过多压力,理解孩子的心理年龄特征,并提供有效帮助。同时,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避免特殊家庭事件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出现症状之后,要注重心理治疗。

1 忽略症状法。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状有个特点,就是越关注越厉害。因此,家长不要过于焦虑紧张,不要总是提醒和纠正孩子的症状,更不应该责备孩子。因为这样会更加强化孩子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症状被强化表现更加频繁。对孩子出现的症状,家长最好采取不理睬的态度,忽略症状,淡化对症状的关注。

2 心理转移法。

当孩子出现症状时,家长要针对情景想方设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意义、有意思的活动。当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些活动上时,自己也就忽略了症状。经常这样练习,有利于症状的逐步消退。

3 心理支持法。

家长还要给孩子以心理支持。和孩子一起探索哪些时间、场合和情绪状态有利于自我调整,并协助孩子尽量创造这样的情境。孩子还可能遭遇了不了解真相者的责备,家长要倾听孩子的感受,和孩子一起找寻适当的应对方式。

最重要的是,家长应该相信孩子的症状是会好的,并把这份信心传递给孩子。同时,家长还可以与老师联系,取得老师的理解与合作,这也有助于给孩子以心理支持。

4 正向关注法。

在矫治过程中,家长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坚持正向关注。就是说,在忽略症状的同时,还必须随时随地关注孩子的正常反应,包括症状较轻或没有症状的情况,以及其他方面的正常表现,并采取适合孩子的方式给予强化,比如,口头的表扬,赞叹的手势,鼓励的拥抱,适当的奖励。这样,在强化正常反应的同时,也会逐渐淡化或消除症状反应。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深知作为父母的责任与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的育儿知识,以确保孩子们能够在健康、快乐和有益的环境中成长。《父母必读》杂志正是您在这一过程中的得力助手,它汇聚了丰富的育儿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您提供最实用、最有效的育儿指导。

我们也非常期待您与我们分享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我们会一如既往地为您提供最贴心的服务和支持。让我们携手面对育儿的挑战,共创美好未来!

来 源 |《父母必读》杂志

作者| 马志国

编辑| 吴颖

排 版 | 小喇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