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自己吃的同时,看护人对孩子的表现及时做出反应,并不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是一种积极的喂养。”——关宏岩(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研究室儿科学博士)
积极的喂养技巧对于宝宝学习进食非常重要,纵观家庭喂养行为,通常包括下面三种情形:
1.由看护人决定什么时候喂孩子、怎么吃以及吃多少。
2.让孩子自己吃。看护人信奉“孩子饿了自然会自己吃”的道理。同时也认为,当孩子停止吃东西的时候,就说明他们已吃饱了,不必再喂。其实,这些家长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孩子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学习,停止吃东西时,有时并不一定代表孩子已经吃饱,而是他在学习进食的时候可能遇到了困难,比如固体食物难以吞咽,从而放弃了继续进食。因此,适时地教会孩子的进食技巧以及鼓励孩子非常重要。
3.在孩子自己吃的同时,看护人对孩子的表现及时做出反应,并不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比如,“宝宝自己吃的真好!”,“哈,又吃了一块排骨,真能干!”
从上述三种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只有最后一种情形才是积极的喂养。积极的喂养,不仅有利于孩子早期的进食学习,而且易于培养良好的进食行为和习惯。当然,要做到积极喂养,还有赖于家长掌握积极喂养的技巧,下面推荐一些关键的喂养技术供家长参考:
积极喂养技术
1.陪伴孩子一起吃饭,不时用微笑、眼神与孩子积极交流,并鼓励孩子。
2.孩子吃饭时,家长要有耐心,不断鼓励孩子,同时还要专心陪伴孩子直到进餐结束。
3.每次搭配不同的食物,保证色香味俱全,从而吸引孩子的进食欲望。
4.当孩子停止进食时,要等待一会儿,然后再次试着给予食物,了解孩子的反应。反复试3-5次,如果孩子均拒绝,才停止这次进餐。
5.提供可以用手抓的食物,以便孩子可以自己吃。
6.因为孩子比较容易分心,应尽量减少环境的干扰,如避免开电视或者大声吵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