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母婴:您对邵丹事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您认为邵丹教育的成功之处是哪里?
张文静:看到这个故事,第一个反应是:12岁孩子给成年的妈妈捐献骨髓,对他今后的健康是不是会有影响。如果有确定不良的影响的话,要怎样衡量这个捐献的价值。如果影响甚微或者可以在后天有弥补的方法,这个捐献虽说不幸,但结果相信是每个人期待的那样,母子一家人能继续相互依靠,继续平淡幸福的生活。
的确,12岁的孩子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令我们都唏嘘不已,也会联想到现在的所谓“小皇帝”的种种问题,诸如,自私、自我、偏执。其实,人的本性中并没有那么多的“恶”,每个孩子都有善良的一面,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成长,他们的心理承受和价值观会有不同的表现。
谈到邵丹妈妈的教育成功之处,在这件事中体现最明显的是,邵帅的独立性。他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强,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这对12岁的孩子来说,是不容易的。这可能与他从小父母离异,母亲常年在外不在身边的成长轨迹有关。
搜狐母婴:您认为母亲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爱孩子?“理性的爱”应具备哪几个要素?
张文静:在这件事中,还有一对老人是我们应该真心去钦佩和感谢的,那就是邵帅的外公外婆。在邵丹离异,不得已远离家乡的时候,这对老人毅然承担起照顾外孙的重任,而且,我们也看到邵帅的功课一直非常优异,并且还有绘画特长,虽然常年与母亲分离,但依然那么爱恋自己的妈妈,这些都跟朝夕相处的祖父母的教育有关。
说道“母亲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爱孩子”,换一个视角,邵丹的妈妈,邵帅的外婆,也用自己的方式几十年不懈地诠释着这种伟大的爱,对她的女儿,对女儿的儿子,都在传承这一种爱。邵帅的行为,也是两代母亲,爱的最真实体现。
“理性的爱”用贝因美谢宏的话说就是“无条件、有原则地爱”——爱的情感付出是没有条件的,但在具体的行为方面,应该有自己的原则。
搜狐母婴:您认为目前普遍缺乏的是哪些方面?
张文静:对妈妈来说,普遍缺乏的应该就是时间。现在的妈妈大部分都是职业妈妈,工作忙碌压力大,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上一代妈妈明显少很多。因为时间少,所以对孩子的了解也少,但期望并不会减少,所以,在育儿方面失去了最原始的平淡朴素的心态,焦虑可能是现代妈妈们的主流心态了。
搜狐母婴:您本人的教育理念是怎样的?
张文静: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我们有幸陪伴他成长,看到从无到有的进步——这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情。更有幸的是,因为孩子的成长,给了你某些“源动力”,你也能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尊重生命,善待成长,不知道算不算是教育理念,有点虚,呵呵。
搜狐母婴:与孩子相处过程中孩子做过的使您感动的事?
张文静:邵帅给母亲捐献骨髓的事情,的确令我们感动。但是,爱,还是不要那么跌宕起伏地表达比较好。感动其实还是“圈外人”的体会,彭帅的母亲我想更多的感受是欣慰和自豪吧。
在跟孩子相处的每一天里,经历的都是平平淡淡的快乐,偶尔,也会为孩子的一些语言和行为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