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育儿家 | 夏季小儿腹泻咋护理?这样做就对了!

夏天来了,瓜果梨桃都下来了,孩子容易吃多,又加上食物容易腐败,所以就又到了腹泻的高发期。孩子腹泻了,是该去医院,还是在家观察?通过什么样的办法能够预防,让他们不发病;通过什么样的观察与护理能够让生病的宝贝及早康复?通过什么样的观察,能够发现孩子的病情加重,需要去医院?

带着这些疑问,本期搜狐母婴【超级育儿家】,特邀资深主管护师苏小玲老师为妈妈们答疑解惑,快来学习一下吧!

嘉宾介绍

苏小玲

主管护师 、北京圣宝妇产医院康复治疗师 。

擅长:儿科护理,小儿推拿,气血调理,耳穴治疗。

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专业,从事护理工作20余年;后师从四川泸州胡天静系统学习中医经络治疗,并跟随原301医院中医科世界耳医学之母黄丽春老师学习耳医学。

01 怎么样才算是腹泻?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出现了腹泻?腹泻必须符合哪些条件?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以下家长们的困惑,看看以下情况是不是腹泻?为什么?

情况1:我家宝贝每天屁股上都带一点点大便,每次换尿裤的时候都有,次数很多。书上说3次以上就是腹泻,他这种情况算吗?

回答:腹泻不但要符合每日大于3次的次数,同时还有量的要求和性状的要求。24小时的量大于每天每公斤体重20克以上,比如:10公斤的小孩每天大便的量大于200克,同时便是稀的。

情况2:我家孩子昨天拉了5次,大便也成型,量不多,是腹泻了吗?

回答:虽然次数达到了,但是不稀,也不能定为腹泻。有可能孩子吃得多,所以拉的就会多。

情况3:我家宝贝今天拉了一次稀便,很稀,之后再没拉,哭闹一会就好了,精神也还行,是不是腹泻了?需不需要看医生?

回答:一次大便稀也不能诊断为腹泻,但是要引起重视,说明孩子胃肠道出现了问题,如果护理和饮食不当就会引起腹泻。

总结一下:

教科书上定义24小时大便3次以上称为腹泻,但是并不严谨。

那么,怎么样判断孩子是腹泻了呢?它要符合4个条件。

1、一天大便次数超过3次以上.
2、大便均是稀便。
3、24小时内拉的大便量>每天每公斤体重20g以上 。如果10kg的小孩,每天拉200g以上大便。
4、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哭闹等症状。

02 哪些情况需要去医院?

1、孩子哭闹剧烈,或者反应不好,大便次数多或腹泻量大,如蛋花汤便;

2、孩子不能正常饮食;

3、孩子频繁呕吐、无法口服给药者;

4、发热(婴幼儿体温>39℃);

5、孩子明显口渴,发现脱水体征,如眼窝凹陷、泪少、黏膜干燥或尿量减少等,神志改变,如易激惹、淡漠、嗜睡等;

6、粪便带血;果酱样便,粘液脓性鲜血便等。

7、年龄<6个月、早产儿,有慢性病史或合并症(比如:心脏病,血液病,肾病等)。

03 为什么孩子容易腹泻?

1、由于小儿胃肠道未发育成熟,胃酸少,杀菌能力差,如果夏天过多地进食饮料,稀释了胃酸,致使病菌很容易闯过胃酸这一关,进入肠道而引起腹泻;

2、小儿胃肠道中各种消化酶少,不利于食物消化,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泻;

3、婴幼儿生长迅速,需要足够的营养,小儿胃肠道的负担相对较重,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4、夏天气温高,细菌容易繁殖,也是增加感染的原因之一。

04 导致孩子腹泻的原因有哪些?

1、感受外邪

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体温调节中枢没发育完善,容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外感风寒暑湿热(火)均可导致泄泻。因脾喜燥恶湿。冬春多为:风寒湿致泻;夏秋:多为暑湿热致泻。

2、内伤饮食

这是现在孩子腹泻的主要原因。哺乳不当,过度喂养,过食生冷瓜果或不消化食物,皆能损伤脾胃而发生泄泻。

3、脾胃虚弱

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早产儿,后天调护失宜,或是久病迁延不愈,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清浊不分,导致泄泻。

05 大便的分类

一般来说根据大便颜色、性状可以分为3类:水样便,血样便,脂肪泻。

1、水样便:大便稀水样,不成型,渣滓少,有的有少量血丝。

2、血样便:大便有黏液血丝;或大便很少,血却比较多。

3、脂肪泻:大便不成型,看起来油腻,比较臭。

06 大便的观察

1.正常大便

(1) 墨绿色大便(新生儿胎便)

特点:颜色为墨绿色,粘稠像沥青,无臭味。

成因:由孩子在妈妈肚子里吞服的羊水和自己脱落的上皮细胞,毫毛,皮脂,胆汁,肠道分泌物而产生的。

(2) 金黄色软便(母乳喂养宝宝大便)

特点:颜色为金黄色或者黄色,偶尔会有淡绿色,会有少量奶瓣,有酸味。

成因:由于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寡糖造成的。

(3) 土黄色膏状大便(人工喂养的宝宝大便)

特点:颜色通常为土黄色,偶尔会黄中带绿,便为酸臭味。

成因:奶粉中含的铁元素含量高造成的。喝奶粉的宝贝的便便通常比母乳喂养的孩子的大便干一些,更粗糙,更容易出现奶瓣。

2.消化不良等非感染的大便

(1) 泡沫样大便:

特点:棕色水样大便,带有泡沫。

成因:宝宝吃淀粉或者糖类过多,使肠中食物增加发酵。

怎么办:减少米面等含淀粉的食物食用,少吃糖。

(2) 奇臭难闻的大便:

成因:宝宝吃蛋白质的食物过多,没有完全消化吸收。

怎么办:减少吃蛋白质食物,如肉,鱼,虾。

(3) 发亮的大便:

特点:淡黄色,量多。大便发亮,甚至能在便盆内滑动。

成因:进食脂肪多。

怎么办:减少脂肪摄入量。

3.异常大便

① 蛋花汤样便

特点:黄色,蛋花汤样,便稀,伴有少量粘液。

成因:最常见的原因是轮状病毒感染和病毒性肠炎和大肠杆菌性肠炎。

怎么办:控制饮食,只吃米粥,胡萝卜泥,喝口服补液盐,大便次数多,孩子进食少,要就医。

② 豆腐渣样大便

特点:黄绿色带粘液,呈豆腐渣样。

成因:一般是霉菌感染引起肠炎导致。多见于体弱,营养不良,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或者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宝贝,同时并发鹅口疮。

怎么办:医院就诊。

③ 绿色絮状水样便

特点:绿色,絮状,水样便,次数多。

成因:一般见于普通肠炎。

怎么办:控制饮食,只吃米粥,胡萝卜泥,喝口服补液盐,大便次数多,孩子进食少,要就医。

④ 果酱样便

特点:血和黏液混合,红色胶冻样。

成因:见于肠套叠,阿米巴痢疾。

怎么办:需就医。

⑤ 粘液脓血便。

特点:脓血状,伴有粘液。

成因:多见于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肠炎。

怎么办:孩子多哭闹,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情况,一定及时就医。

⑥ 灰白色大便(陶土便)

特点:颜色灰白色,质地硬,伴有臭味。

成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胆道阻塞导致。

怎么办:及时就医。

⑦ 柏油样便

特点:黑色发亮,像沥青。

成因:吃了动物血,猪肝等食物。还有上消化道出血。

怎么办:排出吃了动物血,猪肝,还是要就医查明原因。

⑧ 鲜红色血便

特点:鲜红的血黏在大便表面,不与大便混合。或者排便后有鲜血滴或者喷射出。

成因:肛门或者肛管疾病。比如痔疮,肛裂,肠息肉或者直肠肿瘤引起。

怎么办:及时就医。

07 治疗:止泻三大手法

(1) 揉龟尾

作用:双向调理大肠和督脉。

龟尾穴定位:在尾椎骨末端。

操作方法:用拇指端或是中指端按揉1~3分钟。

(2) 推七节骨

作用:推上七节骨止泻为主;推下七节骨通便为主

七节骨定位: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龟尾穴)所形成的直线。

操作方法:用食中拇指指腹,从尾椎骨端往上推为推上七节骨;反之为推下七节骨。时间约为1~3分钟。(根据宝宝证型确定推上还是推下为主)

(3) 摩腹

作用: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平补平泻,促进胃肠运化。

定位:以肚脐至剑突下距离的2/3为半径的圆心

操作方法:可用手掌按上所述轨迹逆时针或是顺时针交替摩腹3分钟。注意不要在表面摩擦,而是压住后按摩腹部。

以上三大手法以摩腹最重要。妈妈们要谨记哦!

08 腹泻的护理

1. 饮食护理

宜✔

(1)泄泻急性期间,可短暂禁食,以利于宝宝的肠道休息;

(2)病情稍缓解后,宜食用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白粥、米汤,胡萝卜泥。因宝宝腹泻丢失了许多水分,要多饮水,可以饮淡盐水或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口服补液剂;

(3)泄泻停止后,可适当食用,米粥,素面汤。脾胃受伤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调养。一定要注意饮食量的添加要循序渐进,肉鱼虾等不好消化食物的添加要晚一些,可以一周后,从一周一次根据孩子大便的情况,消化情况好,过度到一周二次,不好维持原来的一周一次,。

忌✘

(1)发病的时候,忌食肥腻滋滞食物、鱼汤、生冷瓜果及粗纤维蔬菜如韭菜、芹菜等不好消化的食物;

(2)发病的时候,忌食黄豆及其制品,以免增加肠蠕动胀气。

2. 一般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孩子大便的次数,孩子的情况,孩子精神不好,尿少,呕吐重,应立即带宝宝去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

(2)母乳喂养的妈妈饮食要清淡忌生冷,少油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适当地给宝宝服用口服补液剂,帮助宝宝补充体内丢失的电解质。

人工喂养的妈妈针对不爱喝水的宝宝,可以暂时把奶粉兑稀一点,待宝宝恢复以后再逐渐增加至正常浓度。

(3)保持宝宝的小屁股皮肤干燥,勤换纸尿片;建议在保证宝宝不受凉的前提下,尽量不要把宝宝的小屁股包得太严,每次大便后,宜用温水清洗宝宝的臀部,并涂上护臀霜,保持干爽,防止发生红屁股(尿布皮炎)。

(4)每天给孩子揉腹。

09 腹泻的预防

一切重在预防,未病先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应该怎样预防宝宝腹泻呢?

(1)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每次限一种,逐步增加,避免夏季断奶。人工喂养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代乳品。要合理喂养,要有节制,定时定量。

(2)每天用煮沸的水消毒食具,消毒好的奶具要加罩。最好改用碗勺喂奶,因为奶瓶容易污染,易彻底洗清消毒,特别是奶嘴。

(3)食欲不振和发热初期应减少奶或其他食品摄入量,以水代替,最好用补液盐配成饮料口服。

(4)气候变化时,避免过热或受凉,居室要通风。不要总是把宝宝吃剩的食品放在冰箱内。冰箱不是“保险箱”,食物仍有变质和受细菌污染的可能,取出食用前要加热。

(5)感染性腹泻患儿,尤其是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轮状病毒肠炎的传染性强,集体机构如有流行,应积极治疗病儿,勤洗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6)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甚广,接种疫苗为理想的预防方法,口服疫苗已见诸报道,保护率在80%以上,但持久性尚待研究。

【结语】看了苏小玲老师的建议,妈妈们在应对小儿腹泻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轻松很多了?但婴幼儿腹泻病情变化快,宝宝的耐受力差,所以即便掌握了护理方法,也不能掉以轻心。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情,当宝宝出现高烧、精神状态差、嘴唇干,哭时无泪等脱水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带宝宝看医生,以免延误病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