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家庭教育:别在“鱼缸”里养娃,父母应该是“破缸者” 现在

原标题:最好的家庭教育:别在“鱼缸”里养娃,父母应该是“破缸者” 现在

每个家庭都是一个或者两个孩子,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人们重视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家长把更多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想培养好他们。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养育的结果也不同,成长是动态的,孩子的思想随着年龄增长也在变化,家长的养育方式也应该顺势而变。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事事依赖父母,等到了一定年龄,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能力和思考能力。如果父母的方式不改变,还要事事包办,只能阻碍孩子的成长。大多数家长一切都替孩子考虑周全,事无巨细都帮他们安排妥当,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独立能力。

在“鱼缸”中养娃,难以养出优秀的孩子

公司办公室门口,有一口大鱼缸,里面养着十几条漂亮的热带鱼,大约三寸长。公司用优质的鱼食精心喂养,但是经过两年的时间,这些鱼并不见长。一天公司董事长的儿子来办公室里玩耍,对这些鱼产生了兴趣,在鱼缸前要抓鱼。

不小心把鱼缸碰到地上打碎了,员工们把这些散落的鱼放到院子的一个水池里。两个月以后,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两年都不见长的鱼,猛然长到了一尺长。

人们对比鱼前后的生活环境,得出,这是由于从空间有限的鱼缸放到了宽广的池塘里,鱼的生存空间更大,长得更快了。这种现象人们称之为“鱼缸法则”。

用在教育孩子方面,家庭就如生活的容器,孩子就是养在“鱼缸”中的鱼,受到有限空间的限制没有长大的机会。只有放归池塘,他们才能在广阔的环境中快速生长,发挥出潜能

很多父母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使他缺乏自理能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会。父母不可能陪一辈子,现在可以照顾他,终有一天不得不离开父母的依赖,孩子将成为一个不能独立没有主见、人格不健全的人,很难融入社会。

和养在鱼缸中的鱼一样,在“鱼缸”中养的娃,受到空间的约束,不能按照生长规律任意生长,只能放慢了成长脚步,甚至止步不前。在鱼缸中养娃,他难以优秀

父母要做孩子的“破缸者”

父母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破缸者”,打破鱼缸,提供生长的“水池”。父母的责任是为孩子提供成长环境和教育,而环境不仅是物质方面的需求,更多的是心理和精神上的富足。做好“破缸者”,父母要具备这三种思维

1、放手给孩子空间,更有利于成长

父母管教孩子是必然,但并不是管得越多他就越听话,被束缚,被控制,孩子只能产生逆反。舍得放手给他足够的空间,让孩子遵循生长规律,自由生长。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一书中有这样的论点,与孩子恰当的亲密可以促进独立,不合适的依赖会阻碍成长和独立。

很多爸爸妈妈把孩子保护得很好,为了避免走弯路,事事干涉孩子的想法,甚至替他们做决定做安排。这其实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这样的做法,就是在“鱼缸”中养娃,长不大也长不好。

Tips:要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决定,锻炼他的思考和判断力,家长做好引导而不是替代。

2、鼓励孩子尝试

保护孩子是应该的,很多家长却保护过度,做任何事都担心是否安全,是否可以承受等等。本意是为孩子好是爱他,其实是束缚了他的手脚,缺少了面对挑战的勇气

应该鼓励孩子多尝试,即使失败了也是经验的积累,如果患得患失,孩子变得胆小怕事不敢面对挑战,缺乏抗挫折的能力。

3、不包办,孩子才能慢慢强大

从出生时婴儿到幼儿阶段,孩子需要事事依赖成人,但随着渐渐长大,他们逐渐具备相应的能力,父母的养育方式也要改变。一直包办所有的事,会出现极端现象。

要么孩子因为家长的事事包办,变得有压力而产生逆反心理,在父母看来他越长大越不听话。其实问题根源在于,父母的控制和包办,已经违背了成长规律,跟不上孩子的步伐,必然会出现抵抗

还有一部分孩子习惯了依赖父母,变得没有一点自理能力,不懂基本的生活常识,不具备应有的生活技能

这两个极端,无论哪一个都不是理想的结果,父母要跟上孩子成长的节奏,教给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尽管在独立的路上,会有一些困惑或者错误,但总归是向好的方向发展

打破“鱼缸”,并不是放任自流

束缚控制孩子不利于成长,打破“鱼缸”给他充分的生长空间,并不是放任自流。对于心智不成熟,认知能力有限的孩子来讲,独立的路上,必然会遇到困难和迷茫

家长要在适当的时候推动他前进,在迷茫时做好引导,在困惑时及时倾听他的想法,找出合适的方法。

凌晨妈妈来叨叨:

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在“鱼缸”中养娃,父母要做“破缸者”,尊重成长的规律,给孩子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多提供给他们锻炼自我的机会,帮助他们积累生活常识和经验,少一些打击,多一些正向鼓励。让孩子在心灵上放松,体会到独立带来的成就感,父母做好引导,让孩子一步一步走向成长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