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陷入“缺铁性贫血恐慌“?这些常识家长必须知道!

原标题:陷入“缺铁性贫血恐慌“?这些常识家长必须知道!

宝宝吃饭如打仗,胃口不好,无精打采,这会不会是贫血?该怎么补铁?

有宝妈是张思莱奶奶的忠实粉丝,平日里学习了很多育儿知识,对宝宝身体状态的变化比较敏感,在观察到宝宝的问题后马上在后台进行了咨询。

宝妈非常细心,这个提问确实很有必要。作为有丰富经验的育儿专家,张思莱奶奶已经多次强调过,不是只有脸色苍白、头晕乏力才叫贫血,而且如果没有检查出贫血,也不意味着宝宝不缺铁。

如何察觉宝宝可能出现贫血问题?家长们注意看这三个方面:

看外貌

比较常见的症状是皮肤和黏膜苍白,一般来说口唇、面部和手掌最为明显。部分宝宝会出现指甲发育不良、皮肤弹性差、毛发干燥无光甚至脱发的情况。

看状态

对周围环境反应差,注意力不集中,经常烦躁哭闹,容易疲劳或虚弱,这也是宝宝贫血的表现。

看指标

临床上判断宝宝贫血的指标主要是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一般宝宝定期体检时儿保医生会检测贫血指标进行排查,家长要多留意,与医生及时沟通咨询。此外,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也是比较重要的参考指标。

很多家长都听过“缺铁性贫血”这个概念,知道它跟缺铁息息相关,但也因为如此,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直到出现贫血,才开始补铁。张思莱奶奶告诉大家,实际上缺铁性贫血已经是铁缺乏的最终阶段,前两个阶段分别是铁减少期和红细胞生成缺铁期,迈入最终阶段之前,缺铁就已经给宝宝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长期缺铁不仅会造成孩子发育迟缓,免疫力、认知和学习能力也会受到影响,最可怕的是,有些严重的缺铁所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再补铁也于事无补。

所以一直以来专家都强调,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轻松。

张思莱奶奶在育儿知识节目《婴幼儿家庭养育学院》中详细解读了不同时期的宝宝应该如何科学补铁,在这里先帮大家整理出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如果感兴趣,可以再去看全片检查遗漏的要点。

■ 0-4月的足月宝宝:宝宝出生时体内储备的铁足够宝宝4个月所需,因此这个阶段一般不需要再额外补充。

■ 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2-4周要进行预防性补铁,每日补充元素铁2mg/kg体重。

■ 部分母乳喂养或纯母乳喂养的4月龄宝宝:每天按照1mg/kg的标准口服补铁剂,直到可以吃补铁的辅食为止。

■ 已经出现缺铁性贫血症状的宝宝:按照医嘱补充铁剂,一般为每日补充铁元素2-6mg/kg,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还要继续补铁8周,以恢复储存铁水平。

给宝宝补铁时还有两个重要却又容易被忽略的辅助要点:补充维生素AD、科学选择铁剂,做到这两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维生素A促进铁的吸收和转运,提高造血效率,维生素A缺乏的宝宝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也会影响铁代谢。由于中国宝宝普遍缺乏维生素AD,因此专家建议从宝宝出生就要预防性补充维生素AD,大家也别嫌麻烦,持续补充很关键。

现在很多带娃家庭都在医生的指导下备好了伊可新维生素AD制剂,一天一粒伊可新小葫芦就能满足日常需要,不用多操心,很方便。

铁剂的选择也非常关键,也要考虑到铁剂对肠胃的刺激、吸收率,甚至口感问题。毕竟宝宝不排斥,才能更好地配合。节目里张奶奶建议的右旋糖酐铁颗粒就是更适合婴幼儿服用的铁剂,具有好吸收、好口味、胃肠道刺激小等特点。

了解了这些常识,家长们更要重视日常预防铁缺乏,不仅要增加膳食铁摄入,也要科学补充维生素AD和铁剂。你都记下了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