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殖将逐步纳入医保 北医三院专家解读新规

原标题:辅助生殖将逐步纳入医保 北医三院专家解读新规

“出生率下降是综合问题,核心在于年轻人生育意愿的下降,没有意愿,一切也无从谈起。”李蓉表示。

近年来,我国每年人类辅助生殖各项技术类别总周期数超过100万,出生婴儿数超过30万。辅助生殖帮助大量不孕症群体达成了生育愿望。

最新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将辅助生殖写入其中,包括逐步将适宜项目纳入医保支付、推进辅助生殖技术制度建设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助理、生殖医学科主任李蓉介绍,这些举措将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提高其治疗积极性。

不过她也坦言,辅助生殖针对的是有意愿的不孕症群体。对整体人群来说,仍需综合支持政策来提高生育意愿。

辅助生殖项目将逐步纳入医保

近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作为自费项目的辅助生殖技术或将被医保覆盖。

文件提出,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可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对于有需求的患者来说,降低了治疗费用,治疗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李蓉介绍道。自费试管婴儿的价格在2万-3万元一次,每3个月左右可以进行一次,而根据之前的研究,做一次的平均怀孕率在50%左右,粗算分娩一例活婴的费用在10万元左右,随着治疗水平逐步提高或将来纳入医保,患者的经济压力可以进一步减轻。

事实上,个别地区已有相关尝试。

今年2月,北京市医保局会同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人力和社保局下发《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提及了辅助生殖相关技术的定价与报销问题。

李蓉介绍,由于多种因素,最终十多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了医保丙类,患者虽仍自费,但相比此前的备案制,这些原先在各医院价格不一的生殖辅助项目定价得到了统一。

“这次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利好政策,可能还需要各地根据医保的结余情况等进行调研,看能覆盖多少辅助生殖的内容。还有一个问题,目前很多医保项目全国联网,异地就医的情况如何处理,譬如说北京覆盖16项、河北覆盖10项,河北的病人来北京看病,相关费用如何支付,这也需要考虑。”李蓉说。

全国性辅助生殖质控细则今年底出台

除医保外,《指导意见》还提出,指导推动医疗机构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等手段向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不孕不育防治水平;推进辅助生殖技术制度建设,健全质量控制网络,加强服务监测与信息化管理。

2019年12月,我国成立国家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管理专家组,专家组办公室设在北医三院,组长由北医三院院长乔杰担任。

李蓉介绍,辅助生殖有较高的技术和准入门槛,一般要求三级医院、产科保障定点医院才能实施。根据前期调查,我国已有二十多个省份成立了辅助生殖技术的质控中心。各地在实施的细节上存在差别,因此有待建立全国统一的质控监控数据和管理细则,这项工作正在进行,计划在今年底完成。

“缓解出生率下降 核心在于提高生育意愿”

1983年,中国大陆第一例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成功,1988年首例试管婴儿诞生。此后,各类辅助生殖技术快速发展,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根据《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截至2018年底,中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497家,经批准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26家。近年来,每年人类辅助生殖各项技术类别总周期数超过100万,出生婴儿数超过30万。

“按照这个比例算,去年我国出生人口1062万,其中受益于辅助生殖的人口占到3%左右,这和发达国家3%-5%的比例是差不多的。”李蓉说。

不过她也坦言,辅助生殖虽然让许多夫妻获得了孩子,但医疗技术能帮助的,仍然是有生育意愿的不孕症群体。在临床上看,近年来不孕症发生率虽有走高趋势,但生育人口减少,辅助生殖的需求量基本稳定,没有因人口政策的调整出现快速增加。

“出生率下降是综合问题,核心在于年轻人生育意愿的下降,没有意愿,一切也无从谈起。”李蓉表示,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解决生育的后顾之忧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也就住房、托育、教育、就业权益等多方面做出了规定,希望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陈静 校对 薛京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