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明代的小孩穿越到今天,他可能会对这件事感到惊讶

原标题:如果一个明代的小孩穿越到今天,他可能会对这件事感到惊讶

“一个明代的小孩穿越到今天,可能很难想象,当代的小孩居然读不进《水浒传》,或许更难想象的是,整个国家的孩子都被要求必读甚至必考这部小说。”

北京市景山学校语文教师孟岳这样感叹。

孟岳老师说,自己小时候看《水浒传》那会儿,正赶上《水浒传》电视剧上映,全班男生每天最高兴的事就是追《水浒传》电视剧,以及买一款带有水浒卡牌的干脆面。

买回来,面也不吃,直接把卡牌拿出来,看又抽到了什么人物。

而孟岳老师小时候被当成“课外读物”的四大名著,今天搬进了课内, 成了必读必考的内容,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还要“整本书”阅读

可他发现,和自己的体验不同,大多数孩子见着厚厚的整本名著就犯怵,根本读不下去。

在《侯会给孩子讲古典文学名著》这套书的前言里,侯会老师也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让今天的孩子读名著越来越难了。

一方面孩子的课业负担很重,时间越来越少,这几个大部头动辄几十万言,“整本读”确实不轻松;

另一方面白话小说,语言上跟今天的书面语有比较大差异,文化背景、审美情趣跟今天相去甚远,明代的小孩读起来浅,今天的孩子读却是深的。

另外,更“凶猛”的影响是电子产品。

在《升维阅读》这本书里,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用“如蚱蜢般跳跃的注意力”来描述数字时代孩子的注意力。频繁使用电子产品,让孩子习惯了注意力的快速转移,加上对于无聊感的不耐烦,这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深度阅读能力。

// 直播预告

9月27日(周二)19:30-21:00

读者杂志社资深编辑 温彬主持,青豆书坊社科图书编辑、《侯会给孩子讲古典文学名著》责编 贺天,青豆书坊营销编辑 高妍,做客「青豆书坊」直播间,

与大家畅聊: 如何用三重读法,带你的孩子读懂古典名著必读书。

点击预约按钮预约,开播前将收到提醒:

01

看电视,听故事

都不能代替“读名著”

今天四大名著被演绎成各种版本,影视、动画、游戏……孩子接触名著看起来是更容易了。

但正如杨绛先生所说:“艺术是克服困难”,孩子只有专注下来,经历时间的挑战,才能享受到精神的盛宴。从这个角度,对名著任何形式的演绎都无法替代阅读原著本身。

这一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李小龙教授,为我们做了说明。

他说, 名著的语言经历了千锤百炼,它的语言张力是任何一种别的艺术形式无法呈现的。

李小龙举了个例子,他说,钱钟书先生就曾经对《西游记》中“ 陷空山无底洞”那一回的一个用字特别感兴趣。

唐僧被金鼻白毛老鼠精抓去后,孙悟空变作一只红桃子,施计让唐僧引诱妖精去吃。

妖精刚把桃子拿到嘴边,孙悟空就钻了进去。妖精问:“我怎么还没吃它,它就进去了。”

唐僧答: “也许这个桃子爱吃。”

“爱吃”这两个字,把新鲜的桃子想被人吃,等不及要被人吃的情境表达得淋漓尽致,不读原著体会不到语言独特的艺术韵味。

同样的,假如李白的一首诗被翻译成现代汉语,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好的艺术语言就是这样,任何其他形式替代不了。

从语言的张力再往上延伸,还有语言的丰富性。

原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息的内容,它在各个方面都埋藏了很多东西。

就像我们愿意吃苹果、吃西瓜,但没人愿意吃苹果丸、西瓜丸,把真实的水果制成营养药丸,作品的个性,作品里复杂的内容会削减掉很多。

更重要的,阅读文字性材料,可以充分刺激读者的想象力。

我们知道,六小龄童塑造的孙悟空的经典形象,非常深入人心,但在读《西游记》时,读者一定会生出一个不一样的孙悟空来。

那是自己在阅读中通过想象发挥出来的,是自己的秘密,自己悟出来的,这个过程别人给不了。

金圣叹在批《水浒传》时有言:“人家子弟稍识字,便当教令反复细看,看得《水浒传》出时,他书便如破竹。”意思是说,看懂了《水浒传》原著,再看别的书就势如破竹了。

02

“三重阅读法”让孩子爱上名著阅读!

读原著很重要,而怎么让孩子有兴趣,有能力去读原著,而且能 读完、读懂、读透,正是这套《侯会给孩子讲古典文学名著》要解决的课题。

侯会老师是国内知名明清小说专家,他在这套书里采用了一个方法——三重阅读法,通过导读、速读、选读三个步骤,引导孩子爱上名著。

第一编,话说。

这相当于对名著的导读,由侯会老师当“导游”,在参观一个“景点”之后, 先跟小读者聊一聊“景区”的概况,作者、主题、艺术、人物,包括一些精彩有趣的故事。

这样不但可以拉近孩子与作品的距离,还能打消他们对名著的陌生感和畏惧感。

比如,在《侯会给孩子讲〈西游记〉》的话说部分,侯会老师就聊到了民国时期学术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孙悟空的来历

孙悟空的原型是中国的怪兽“无支祁”,还是印度史诗里的神猴哈奴曼?

孙悟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

这样的讨论会牢牢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孩子产生读下去的欲望。

第二编,是速读。

侯会老师用最简练的语言,将小说的主要情节加以复述,这部分是对原著的一个缩写,最见文字功力。

比如《红楼梦》原著 107万字,侯会老师用 4万字把小说情节细细讲来复述清楚

这样孩子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作品的内容,全局在胸,等于带孩子把《红楼梦》整本速读一遍。

全书一共120回,侯会老师将它归纳为58个情节段落,同时标出这一段情节出自哪一回,这样如果孩子想阅读原著中对照的回目,也方便去找出来读。

第三编,选粹。

这一部分节选自原著的精华,让孩子与原著零距离接触,感受原汁原味经典的魅力。

所选的内容约占原著的1/5~1/10,保证孩子能达到足够的阅读量,又保证原著精彩的内容不至于被遗漏。

我们发现,在这个部分侯会老师也做了一些精心“设计”。在每一回目前,他都加了一个 阅读提示,帮助孩子加深对原著的理解、提高文学修养,提高对原著的分析能力。

比如在《侯会给孩子讲〈三国演义〉》的一回,侯老师专门给孩子普及了古人姓名称谓的学问。

什么时候直呼姓名,什么时候称呼表字,什么时候称关羽,什么时候称云长?

通过这样的学问,挑起孩子的阅读兴致,提示他们留意原著里的这些细节,非常耐看。

这套书的 注释也很细致,符合孩子的阅读特点,不仅对生字做了注音,对生僻的词做了注释,《侯会给孩子讲〈红楼梦〉》里像“姨奶奶”、“内侄女”这些人物关系称谓都有说明。

这三遍读下来,孩子可以对名著整本书有一个全局的认识,在侯会老师的引导下对重要的情节、人物又有一个比较深层次理解解读, 答对大大小小的名著考试题就不再是问题,孩子有兴趣有余力,也能把家里可能已经“积灰”的名著读起来!

在今天,扔给孩子几本大部头的古典名著,让孩子读,教孩子读,肯定不是最好的策略。

就好像孩子学游泳,一开始就让他跳下水去,孩子肯定不敢。我们总要递给孩子一个游泳圈。

读名著也一样,要找到一条途径让孩子一点一点进来,用某种方式让孩子体会到、感受到原著的魅力和可爱,才能激发起孩子的阅读热情。

9月27日(周二)19:30-21:00

青豆书坊×读者杂志社携手直播: 如何用三重读法,带你的孩子读懂古典名著必读书。

欢迎收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