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6岁前有6个敏感期,每一个都并非偶然,正确对待娃会越来越优秀

原标题:6岁前有6个敏感期,每一个都并非偶然,正确对待娃会越来越优秀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心理学解释。而敏感期,则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敏感期这一概念,16世纪的一位生物学家提出来的。

大宝和二宝放学后,我们经常在楼下广场玩,有次一个小男孩主动打人。正玩的好好的,他“啪”的一下,拍在了二宝的后背上,听着声音,就觉得一定很疼。

我赶紧走了过去,小男孩的妈妈也走了过来,严厉的跟他说:“打人是不对的,快道歉!”

小男孩看了二宝一眼,哼的一声就走开了。我尴尬的想抠脚了,不知道接下来说什么。男孩的妈妈不好意思的说:“不好意思哈,我家孩子在敏感期,行为有些不受控制。”

爱打人也是处在敏感期?我一下愣住了,嘴上说了:“没事儿,没事儿,小孩子之间,正常”。

很多家长会这样认为,孩子爱打人,是因为敏感期到了,孩子说脏话,是因为敏感期到了,孩子亲了其他小朋友,也是敏感期到了。真是这样吗?

孩子的行为,别都让敏感期“背锅”

现在的家长,不知道是怎么了,要么棍棒教育,不听话就打一顿,做错了就打一顿。要么完全散养,把孩子交给他自己,什么都是孩子自己做主,然后还会在旁边,不停的跟自己说:“别限制孩子的发展,这是正常的,敏感期的特点”

其实,孩子打人、骂人,这属于家庭教育中的管教问题,家长可以深入考虑一下,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和动机,但不能一股脑归咎于“敏感期到了”

而且,这样还容易导致一些因为敏感期而产生的“焦虑”,因为太重视敏感期对孩子的成长,而陷入敏感期的“陷阱”。

是不是孩子错过了敏感期,以后就没救了?

为什么别人家孩子都有这个敏感期,我家还没有?

敏感期应该是这样的,我家孩子没这样,是不是有问题?

……

被这些观点牵着鼻子走,一会儿看到这样说的,一会儿看到那样说的,都不知道,到底怎么做了,也不知道,谁说的才是对的?

其实,我也是俩孩子的妈妈,也有过这样的迷茫期,我想跟家长说的是“吸收别人的思想、观点时,请批判性的吸收,不要人云亦云。”

教育孩子最基础的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而不是带给孩子和家长更多束缚。就像蒙台梭利博士说的那样“敏感期,是大自然赋予儿童的生命助力。”

6岁前的6个敏感期

敏感期是由19世纪生物学家首先提出的,蒙台梭利博士在她一生对儿童的科学研究和深度观察中,对儿童的行为,划分了6个敏感期。

1、语言敏感期

包含口语获得期、书写敏感期、阅读敏感期、数字敏感期,跨度从胎儿7个月到4岁半左右。

幼儿会开始注意大人说话时的口型,并尝试发出声音,这就是语言敏感期的萌芽。你可能觉得,学英语、法语太难了,但对幼儿来说,他们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可以很容易学会母语。

平时可以多跟孩子说话、聊天、讲故事,加强词汇量的输入,为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2、动作敏感期

包含自主动作获得期、动作协调期,从0岁开始,到4岁左右。

从开始抬头、翻身、坐立、站立、走路,这都是大动作发育的过程。除了要加强运动,以锻炼大肌肉,还要强调小肌肉的练习,也就是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包括手部精细动作的锻炼。

给孩子充足的空间,充足的锻炼,让娃的肢体动作得到充分的练习和发展,也能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

3、感官敏感期

包括感官印象的获取,以及感官分类和精致化时期,从宝宝0岁开始,到6岁左右。

婴儿从出生起,就通过触觉、听觉、味觉等感官,来熟悉和了解身边的环境和事物。尤其是三岁前,宝宝的心理发展处在“吸收性心智”阶段,外界的环境、语言以及看到的事物,都会全部吸收,并不会区分。

等到3岁以后,开始通过感官的分析,来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我的感受是什么样子的?

平时我家准备了一些蒙氏教育的道具,比如听觉桶、触觉板、按压板等,刺激儿童的感官发展。

4、秩序的敏感期

一般处在孩子2-4岁的阶段,儿童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帮助他了解这个世界。一旦他熟悉的环境被打破了,他会非常焦虑,甚至大发脾气。

记得二宝3岁多的时候,有过这样的阶段,他每天回到家,都要把一家人的鞋子摆整齐,如果有不整齐的,会反复过去摆正。偶尔小狗跑过去给弄乱了,二宝会特别生气,有次甚至哇哇大哭。

儿童的秩序敏感期,通常表现在生活习惯、顺序性、所有物的要求上。就像二宝,特别喜欢把自己的小汽车,按照他喜欢的顺序排序,这有利于他发展出自己的内在秩序,所以我没干涉过。

5、细小物品敏感期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1-2岁的孩子身上,他们会对身边细小的物品很感兴趣,比如地上的蚂蚁、路边的石子,草坪的落叶等等,甚至会带回家,放起来,收藏起来,独自欣赏。

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不要觉得无所谓,更不必去干涉,可以让孩子自由的探索,了解和感受更多,大自然的奥妙。

6、社会性行为敏感期

进入2.5岁的孩子,逐渐脱离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习惯,转而对结交朋友,群体生活产生兴趣,进而在3周岁左右,进入到幼儿园生活。

父母要逐渐规范孩子的生活习惯、日常礼节,包括交通规则等,对孩子以后遵守社会规范,有很大帮助。

枕边育儿寄语:

说了这么多敏感期,甚至有明确的年龄阶段,目的不是为了让家长成为专家,潜心去观察孩子的“异常”行为。而是希望能弱化家长对敏感期的焦虑,不必要什么都让敏感期“背锅”,相信你的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