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邻居家大娘生病好几个月,除了自己的二女儿在照顾,其他的孩子都没有管的,特别是她最疼的小儿子,就像没事人一样。
这个二女儿小时候,父母为了要个儿子,把刚出生的她送了出去,原本那家生不出孩子来,可是收养了她之后,竟然又生出孩子来了。所以她就被还给了亲生父母。亲生父母不待见她,就像不是自己亲生的一样,吃得苦连邻居都看不下去。
她小学毕业就出去打工了,因为后来她父母又生了个儿子,她打工赚钱,就给这个弟弟花。后来,就嫁给同村的一个小伙子,方便照顾娘家。从他们结婚,娘家的地,春种秋收,都少不了他们两口子忙活的身影。连邻居们都羡慕,说这女儿养值了。只有她父母还是常常这意见那要求的。因此有人说这女儿是欠了娘的债,这辈子是来还债的。
这不是个例,常常有不受父母疼爱的孩子,长大后会更加孝顺父母,难道真的有还债一说吗?
在读侯玉珍老师的《因为我是女性》一书的时候,我才有所体悟。有些缺失了父母爱的孩子,一辈子都在追求得到父母的认可,得到父母的爱,那些外人眼里低三下四,百般孝顺的人,可能正遭受着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而不自知。因为重男轻女的原因,女性出现这种情况的更多。
侯玉珍老师就是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经历了女性这个身份带来种种困顿,最终她疗愈了自己,并帮助了很多人。
侯玉珍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中国艾利克森研究院注册催眠师、精神动力学取向咨询师。从业12年,拥有6000+小时的临床咨询经验和600+小时的团体带领经验。
她致力于“女性”议题的发展和研究,专注于帮助女性实现从内在开始的成长。通过她自身的经历经验和临床心理咨询经验总结,她写出了这本书《因为我是女性:如何深度疗愈代际创伤》。
侯玉珍老师这本书着重点在于女性与母亲的关系。通过详细介绍、分析不同类型的母亲给孩子造成的各种问题,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能结合自身进行自我检查和觉知,发现自己需要疗愈的点;并且给出了如何如何摆脱母亲所给予的影响,活出真正的自己,避免创伤代际传递;“母婴关系是一种独特的、无与伦比的关系,是最初和最强烈的爱,也是孩子后来所有关系的原型。”因此侯玉珍老师在书的最后,致力于帮助女性获得母性力量,提高亲子质量。
今天我们就针对疗愈原生家庭创伤,如何摆脱母亲在养育中给予我们的影响,来做一下分享。
一、不同养育类型的母亲带来的影响
一个人格成熟、性情稳定的母亲,往往能提供高质量的养育,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照顾,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长大之后,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从容面对,因为他们会感觉踏实,回头就发现父母在身后给自己托底。
而那些没有得到好的照顾和足够的疼爱的孩子,则缺乏安全感,做事战战兢兢,遇到问题更容易崩溃。
而且,一个没有得到良好养育的孩子,将来生儿育女,也会把自己的创伤传递给下一代,造成代际创伤。母亲的影响不止一代人。
1.共生的母亲
这种母亲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的全部,无法放手让孩子成长,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孩子,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大包大揽,不允许孩子有独立的思想,常常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了你。如此形成一种二元关系,共生依赖。
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有窒息感、内疚感、羞耻感,还有无法意识到的愤怒和忠诚。如此,孩子会出现各种精神或者身体的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甚至自杀。
2.消失的母亲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母亲长时间与孩子分离,或者从小就被送给别人抚养,或者是父母常年外出,造成孩子变成留守儿童等。孩子还太小,没有准备好分离的时候,被迫与母亲长时间分离,造成孩子有被抛弃的感觉,从而产生恐惧、焦虑、无助感。年龄越小时候的分离造成的创伤感越重。
这种创伤会让孩子形成“他一定会抛弃我”“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被爱”等信念。这会导致孩子一生都在寻找理想妈妈,造成亲密关系中不断体验被抛弃。
3.自恋型母亲
这种母亲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会理解孩子的感受,难以与孩子产生共情;会对孩子要求比较高,常常贬低孩子;这种母亲常常通过控制孩子来弥补自己缺失的爱和价值感,也会把孩子当朋友,渴望孩子理解她,满足自己的需要,却没有基本的心理边界。
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够好,没有价值,不被爱,常常会形成讨好型人格,在人际关系中委屈自己讨好迎合对方,唯恐自己被抛弃。
4.无回应的母亲
母亲抑制对孩子的感情,拒绝与孩子身体接触。这种母亲可能是情感严重隔离或者患有抑郁症、情绪低落等情况。
这种情况,孩子会丧失基本的安全感,情感严重匮乏、心智受损、缺乏爱的能力,长大后也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拒绝型母亲
这种母亲本身拒绝自己的女性身份,也是因为曾经因自己是女性而受到创伤,因此,她也会拒绝女儿的女性身份,无法给予女儿应有的爱和照顾。
这种拒绝不论是赤裸裸的还是隐晦的,都会造成女孩被嫌弃、被厌恶、被憎恨的感觉,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没有价值的。因此会通过向他人拼命证明自己的价值来抵消自己内心的无价值感。比如那不被待见的孩子,却成了最孝顺的孩子。
6.情感剥夺的母亲
情感剥夺分三种:照顾性剥夺,缺少温暖的关照和身体情感的表达;共情性剥夺,内在感受不被看见、理解和回应;保护性剥夺,无法提供力量和引导,让孩子独自面对困境。
照顾性剥夺情况下孩子会出现抑郁、孤独、空虚的状况,长大后也会特别依赖伴侣,对亲密关系要求非常高;也会造成孩子身体生理方面的问题比如胃疼、头疼等。
共情性剥夺则让孩子心智受损,情商低下、自我价值感低,渴望被认可。
保护性剥夺则让孩子内心缺乏依靠和榜样的力量,有种无依无靠的感觉。
7.情感混乱的母亲
这种母亲情绪不稳定,常常情绪性失控地对待孩子,比如恐吓、威胁或打孩子,从而使孩子产生巨大的恐惧感。
这会让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低下,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内心充满恐惧和焦虑。既渴望又恐惧亲密关系,一生都活在纠结和痛苦中。
二、如何摆脱母亲的影响
1.分离
我们被养育的过程中,母亲对待我们的方式会被内化成为人格的一部分,我们叫它内在妈妈,每个人内心都住着内在妈妈。
要与妈妈划清心理边界,通过不断觉察自己的核心体验和信念,找到内在妈妈的声音。
反思内在妈妈的声音到底是如何影响自己的认知、感觉和行为的。
给自己设立底线,维护自我,这个过程是持续的,需要带着前面的觉察和反思刻意练习。
学着温和而坚定地表达自我。
2.哀悼
哀悼母爱的丧失,直面它,放下过去,并不是去怪罪父母,而是找到自我救赎的路。
首先直面现实,觉察自己在与妈妈的关系中失去了什么。我们所渴望的,就是所丧失的。
其次试着接纳现实,母爱的丧失已经成为事实,我们要有能力承认这一点。这个过程很艰难,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跟自己在一起,也可以给妈妈写信或者模仿妈妈给自己写信。
再者转化,逐渐找回真实的情感,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结。
3.自爱
我们无法爱自己,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好或者不值得被爱。而现实是只有我们爱自己,才能重获喜悦,走出创伤,并疗愈好自我。
要学会自爱,首先要接纳自我。有意识地停止自我攻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你可以试着写下3-5个自我评价的负面词汇或者自我攻击模式,然后有意识地去改变。
然后就是打破别人怎么看你的魔咒,拿回自我价值定义的主动权。学习无条件的接纳自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4.和解
与母亲达成和解,重建母女关系,核心是设立底线、建立边界、放下期待、做回自己。
这个过程中,如果妈妈很难接受你的独立性,可以试着跟母亲保持空间上的距离,不要住在一起。
5.认同
前面的哀悼、和解是重新进行自我认同的好机会,通过反思和改变,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获得自我的独立,找到真实的自我,完成新的自我认同。
6.发展
在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向更好的自己迈进,继续自我发展,实现理想自我。实现理想自我有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发展积极自尊、建立自信;另一个是为自己负责,突破自我限定。
7.突破
成长为经济和精神独立的自由女性!女性要追求经济独立,在自己擅长或者感兴趣的领域持续耕耘,逐步提升经济独立性。
通过读书、观影、与人交流等方式去熏陶精神和心灵。找寻并发展自己的爱好。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为自己人生全权负责的态度。
最终成长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因为我是女性》这本书中,侯玉珍老师所讲述的远远不止上边所分享的内容,想要切切实实地受益,还是需要认真回归书本,与作者进行交流。
侯玉珍老师详细的讲述了每一个步骤,还例举了丰富的案例,是女性突破自我,疗愈自我的绝好指导。不管现在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被养育的方式如何影响了自己,都可以读读。或许,曾经困扰自己许久的问题,就在书中某个例子里,你发现了问题所在,找到了解药。
而作为女性,是需要终身学习和成长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