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第一次当妈妈,真的很焦虑”,90后宝妈紧张到失眠,每天都有“十万个为什么”

原标题:“第一次当妈妈,真的很焦虑”,90后宝妈紧张到失眠,每天都有“十万个为什么”

“宝宝左臂上长了一个小脓包,不知道是什么?”

“宝宝上午打完疫苗,一直闹人,正常吗?”

“小朋友胀气,能用胀气贴吗?”

……

黄玲华手机里的钉钉群每天消息不断,都是宝妈们发出的“十万个为什么”。

黄玲华是钱报健康小站、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科的医生,她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了婴幼儿照护驿站,为家长们提供照料服务和指导。

5月15日是今年第30个国际家庭日,浙江省启动了创建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活动。此次评选有一项评估内容:托育服务发展领先。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今年3月,杭州上榜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为家长们提供帮助,让养育的过程不那么难,钱报记者走近浙大妇院和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看看他们都在怎么用心地做。

90后新手妈妈有十万个为什么

34岁的橙子妈妈(化名)在橙子两个月时,几乎产后抑郁,“我是第一次当妈妈,没有任何经验。她一周拉一次大便,总担心她是不是生病了,我是母乳喂养,又害怕她是不是没吃饱?”

橙子妈妈每天早起就观察女儿的尿不湿,在焦灼中等待女儿拉大便,在手机备忘录上记下女儿每次母乳的时长,计算奶量,她买了很多育儿书,但孩子的情况没办法一一对书入座;她在网上关注了很多育儿大V,私信留言,但基本没什么回复。也打过一些大医院的喂养咨询电话,但很难接通,大概因为忙,也说不上几句。

腾腾妈妈至今记得,儿子两岁之前,自己的焦躁不安:为什么大便拉不出?为什么总是半夜哭闹?宝宝到底吃饱了没有?体重、身高怎么都没变化?

腾腾是早产儿,生长发育本就和同龄的孩子有差距,喂养、翻身、爬行、说话……儿子每一个阶段出现异常,腾腾妈妈都会纠结:这是正常还是不正常?

“我是独生女,没有兄弟姐妹的育儿经可以取,父母那一代,和我们的养育理念相差太大,这个时候,真迫切想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解答。”

那段时间,黄玲华成为腾腾妈妈联系最多的人之一。

“有什么问题,都去问,不然就会坐卧不安。”腾腾妈妈说,“后来想想,很多问题是孩子成长中一定会遇到的。但当时,这种专业的解答不仅仅能答疑,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抚,内心会安稳一些。”

黄玲华遇到过一位90后的新手妈妈,带着写好的10个问题来找她,事无巨细:从要不要喂水到晒多久太阳,从大便次数太多怎么办到宝宝到底要吃多少奶……

“她有很多疑问,孩子有一点点异常,她就很紧张,每天在微信上询问,隔天就会来找我一次,晚上还会失眠。”黄玲华很理解这些新手妈妈,“妈妈们产后本就容易有情绪问题,再遇上喂养问题,更容易紧张,如果有人能帮忙指导解决,会舒缓她们的情绪,也会让她们觉得养育没那么难。”

大医院开出隔代育儿训练营

养育这件事儿,复杂又细碎,多数情况,是全家总动员。

“妈妈必须大量喝汤,不然奶就会不够 ”、 “一定要把新生儿的‘马牙’擦掉 ”、“婴儿渴了不要马上回应,过多的安抚会惯坏孩子”……

今年2月,浙大妇院开出一个特别的训练营:隔代育儿训练营。《科学育儿观与传统带娃经验的孰是孰非?》《新生儿日常家庭监测》《婴儿居家安全常识》等系列课程, 解答隔代育儿中存在的困惑,传授科学育儿观、育儿知识和技巧,精准指导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参与对宝宝的养育照护。

针对母乳喂养、新生儿日常护理方面的常见误区,浙大妇院妇女保健部主任护师张慧通过具有实操意义的教学让长辈们了解到在具体的育儿情境中该如何行动。

这样的训练营也是观念与理论的输出,让长辈们在育儿中和宝爸宝们更和谐地相处,减少理念冲突。

而作为浙江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围产和新生儿期)省级实训基地,浙大妇院还组建专家师资团队,开展浙江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省级师资培训。目前,培训班已举办了2期 。围绕孕产期和新生儿期照护服务内容,通过理论知识讲授、操作技能演练、临床案例分析、实地参观学习等形式,对全省11个地市选拔推荐的106位母婴照护领域的优秀人才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并通过理论和技能考核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延伸阅读】

照护好新生宝宝是一门庞大的课程,其中,养育技能是最亟需掌握的。对新手爸妈来说,在婴幼儿照护中,若有专业人士能提供养育指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焦虑和不安。

黄玲华每天都和新生儿父母打交道,“家长们的问题很多:喂养、大小便、辅食添加、湿疹、晒太阳……几乎每个问题都能引发年轻父母们的紧张和焦虑。”

宝爸宝妈们的疑问,层出不穷

“我们想试着让他学站,发现他总是站不好;维生素D吃哪种好?我身边好多人说,OTC的不能吃;我给他吃的钙都是进口的,能同时补充很多种维生素,为什么还是缺钙?”

5月的一个中午,涛涛妈妈抱着9个月的涛涛,仔细地询问。

“宝宝要控制体重了,已经肥胖了。现在还不要学走,太重,会影响腿型。先好好爬。”“单纯地补钙就行,要选择容易吸收的。” 黄玲华耐心地给涛涛妈妈讲解宝宝这个阶段的问题,在反复地询问中,发现了涛涛的另外一个问题:白天睡太多,晚上总是要醒来三四次,一直在喝夜奶,“白天要少睡,上下午各睡一个小时,就可以叫醒,带出去玩。晚上睡眠好,才能长身高。”

涛涛妈妈不停地点头。“他一直站不好,本来还挺着急的,原来我们是拔苗助长了。”

黄玲华的手机里,每月都有一个新的钉钉群建立,群名都是“文新育儿宣教”,成员在50到80人不等,基本都是宝妈,以及帮忙带娃的老人。

“55天,母乳,2小时一次,今天大便7次,每次量不多,之前都是3次左右,其中一两次,量比较多,黄色为主,没有血丝,有白色奶瓣,酸臭味比较重,要不要去医院?”

“小朋友舌苔发黄,脸也黄,这段时间有腹泻,这个月只涨了0.6千克,有什么问题吗?”

“打了疫苗后,第二天没有大便,第三天和第四天拉了一次,中间4天没有大便,昨天晚上终于拉了,要看医生吗?只要精神状态可以就继续观察是吗? ”

……

关于孩子养育,家长们的问题总是又细又多,又显得特别急迫。

“婴幼儿长得很快,每个月遇到的喂养问题都不同,所以我们每个月都建个新群,及时回复家长们的提问。” 黄玲华说。

这样的婴幼儿驿站,妈妈们很喜欢

除此之外,黄玲华和同事还会定期在群里发一些自制的科普宣教视频。

儿子3岁前,腾腾妈妈经常往文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跑,同时几乎每天都要在微信上找黄玲华。

“第一次做妈妈,真的很容易焦虑,事后会发现,有些问题,是孩子发育中必须经历的阶段,但因为没有经验,还是会紧张,问了专业人士才会安心。”

滕滕妈妈线下听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讲课,钉钉群里的视频,她也会随手转发到家庭群,让老人们一起学习。

“除了日常给家长做养育指导外,我们中心还有婴幼儿照护驿站,设有早期发展训练室、营养厨房、亲子活动区等,尽可能地在照护上给家长们提供帮助。”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科科长蒋会丽说,以营养厨房为例,会向家长们现场演示如何制作辅食、合理营养搭配等。

类似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在多家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都有开展。

家住杭州市拱墅区康桥街道蒋家浜社区的陈女士的小女儿刚满两岁,平时,家里的老人经常带小朋友去小区的婴幼儿驿站,“这里很很多绘本,定期还会请老师、医生来上课,组织亲子活动,讲解健康育儿知识。”

周末有活动,陈秀花也会自己带女儿去参加,“像上次的课,就是阮医生来给我们讲解小孩子的急救知识,教我们怎么用海姆立克法急救。之前还来讲过小儿推拿,教一些相应的手法,应对小孩子积食或者便秘。”

陈秀花提到的阮医生,来自杭州市拱墅区康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今年,康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了一个健康成长营项目,和辖区内的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室一起营造“沉浸式”的托育+托幼空间:围绕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点、家庭健康需求的要点、校园健康科普的热点,区、医院、校(园)院园三方协作,医育融合。帮助家长们解决育儿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

医育结合,及时纠正了孩子表达落后

小男孩乐乐(化名)在24个月大的时候进入杭州市上城区闸弄口街道海贝托育园学习。入托没多久,老师发现乐乐的语言表达能力落后,性格也比较内向,平常上课时不愿意说话,也说不出长句子。

托育园的老师发现后告诉家长,同时也汇报给了结对的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保医生。社区医生认为他语言发育存在问题,建议孩子到专科医院去诊疗,并对孩子的后期康复进行指导和跟进。

近一年来,乐乐的语言发展已达到所在年龄段孩子的标准水平。

“孩子的语言水平进步很大,儿歌唱得好,性格变活泼了,还交了不少好朋友。”乐乐父母非常感激医生和老师的通力合作。

两年前,海贝托育园与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育结合”合作协议,成立“阳光宝贝照护工作室”,在杭州全市先行先试探索“医育结合”服务新模式。

正是在这样的模式下,乐乐这样的异常才被及时发现。

日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会定期组织儿童健康保健讲座和照护培训,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和应对技能。

怎么给小孩子做推拿,防治鼻炎和便秘?孩子厌食挑食了要怎么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潘菊花医生的这些课程在家长中很受欢迎。

“对0-3岁的婴幼儿来说,养育问题、健康问题比教育更受关注,我们的家庭医生会在健康需求、习惯养成、情绪管理、营养管理等协助托育机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健康成长。”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晓虹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