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从婴儿车霸到妈虫争议:为何东亚各国对于“宝妈”的包容度越来越低?

“凭什么我们要为你的孩子而牺牲自己”?

近来,日本年轻人对“全职妈妈”表现出明显的不满,甚至在社交媒体上流行“婴儿车霸”(ベビーカー様)一词,用来讽刺那些推着婴儿车在电车和商场中随意穿行的妈妈们,她们凭借婴儿车就觉得“全世界都应该为她们让路”。

事实上,婴儿车引发的争议由来已久。早在40多年前,日本国铁、私铁、地铁上就曾贴出禁止婴儿车乘车的海报,理由是“婴儿车既危险又会打扰其他乘客”。

然而如今矛盾正在愈演愈烈。根据2019年2月东京市民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即便是在较为空旷的电车时段,推着婴儿车的父母也常常面临“被怒吼”或“被白眼”的窘境

由此可见,人们对婴儿车的不满,已经超出了单纯“挡道”的层面。

△来源 / 北海道ニュース

日本首都圈的JR和地铁虽然推出了新款车型,以解决婴儿车问题,并且日本政府也要求铁路公司创造无障碍的育儿环境,在车厢内设置了不需要折叠轮椅和婴儿车的空间,但这似乎仍未能平息争议。

很多人依旧认为:育儿是一个“私人性”的活动,不应占用公共空间,应为大多数人考虑。看来两个群体的争议,短时间消解仍旧不现实。

令人意外的是,对“带娃一族”的批判者中女性居多,稍作分析其实也不难理解。已婚和未婚女性面对的生活挑战截然不同,感受到的压力和负担也各异,因此双方基本难以达成共识。

△有孩家庭越来越少,男女薪资差异巨大是矛盾爆发的主要原因 / TBS NEWS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国民生活基础调查》显示,2004年有未满18岁子女家庭中,母亲有工作的比例为56.7%,而到了2022年这一比例已超过四分之三,达到75.7%

其中作为正式员工的母亲比例,也从2004年的16.9%增加到了2022年的30.4%。

△来源 / TBS NEWS

随着女性在职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孩子却成了她们前进道路上的“枷锁”。职场中甚至流行起了“妈妈特权”(子持ち様)这一词汇,用来暗讽那些因育儿而享有特殊待遇的妈妈们。

由于需要照顾孩子,公司往往会给予她们一些福利和便利,这导致了诸如频繁请假、突然离岗等现象,让同一岗位的员工感到不公、不满。

△来源 / TBS NEWS

为了填补这些空缺,同事尤其是单身女性不得不承担更多工作。时间一长,自然会产生诸如“凭什么我们要为你的孩子而牺牲自己”的怨言,使得女性群体内部出现了分裂。

作为邻国,韩国对此现象表示十分熟悉,十年前就有称呼她们的词汇——“妈虫”。它起源于2014年左右,是结合英文“mom”和韩文“虫”构成的新造词。

最初,“妈虫”用于贬低那些无法管教在公共场合大声喧闹幼童的年轻妈妈,后来扩展到讽刺那些没有收入、依赖丈夫生活、专职在家带孩子的全职妈妈。反映了社会对某些母亲的不满和偏见。

首尔更以其“街头狗都比小孩多”而闻名。虽然这话听起来像玩笑,但韩国确实是全球低出生率之一的国家。

△来源 / unsplsah

根据2023年的数据,韩国总生育率(每名女性在育龄期间平均生育子女数)已经降至0.78,大大低于维持人口数量所需的2.1。

韩国社会普遍认为,女性结婚生子后应继续工作,但职场对育龄期女性缺乏支持与理解。许多公司对孕期及育龄期女性存在歧视,包括晋升机会减少、被迫加班、申请育儿假困难等问题。

这种职场环境使得许多女性在考虑生育时望而却步,她们担心生子会影响职业发展及经济独立。同时,高房价、高教育成本及高生活成本也令很多家庭不得不依赖双收入维持正常生活水平。

不可否认的是,东亚社会对女性依旧抱有很高期待,特别是在家庭与育儿方面。

△来源 / unsplsah

尽管如今职场上给予了更多机会,但社会仍然期望她们承担大部分家务和育儿责任——这种“双重负担”使得许多女性难以平衡工作与家庭,从而对生育产生抗拒心理。

身边并不乏这样的例子:因为频繁请假照顾孩子而被公司边缘化,不得已辞职... ...这些实例加剧了女性对于生育后果的不安,对生育产生抗拒情绪。

然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仅仅依靠政策和制度改善是不够的,更需要改变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

△来源 / pakutaso

首先要让“育儿”这件事,不再被视为单纯女性的责任,只有当全社会都能理解、并支持女性角色转换的重要性时,才能真正实现性别平等,从而使人口和社会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企业也应更加灵活地制定政策,为所有员工提供更为人性化和多样化的工作环境,使得育龄期员工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责任。

正如那句谚语所言:“要培养好一个孩子,需要整个村庄协力”。一个包容、多元、理解并支持“宝妈”的社会环境,才能帮助她们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推动整个社会向前迈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